麻糬想來到這個小站已經很久了,終於有機會路過時停留好好的看一下這迷人的小站。車子選擇停在牡丹溪旁,在步行前往車站。當然車站旁也有停車場,不過停的車子也滿多的。
清澈的溪內魚還不少喔。
右手邊的建築就是牡丹老街的後方。這裡的老街很寧靜,沒有吵雜的叫賣聲。也沒有一堆來往的遊客。
溪中有人在釣魚。
過牡丹溪後就可以看到牡丹車站。
牡丹車站正面,左手邊的停車場是原先的折返式貨運線。牡丹車站在1922年時設置,當時為武丹坑驛。一直到1964年才改名牡丹車站。1990年降為簡易站,上午八點至十二點,下午二點至六點有站員一人值勤,每週公休二日。其餘時段比照無人招呼站辦理。
站前的公告欄。
車站前的風景。
車站內的候車室。
售票窗口,右邊應該是辦理貨運的窗口吧?
列車時刻表,只有區間車停靠。
剪票口及出口。牡丹車站已使用電子票證,可使用臺灣通、悠遊卡、一卡通及遠通ETC卡付費。
剪票口旁大大的燈箱站牌。
車票回收箱,有點被破壞的感覺。
兩座岸式月台,月台剛好在彎道處。
彎道半徑R=300(公尺)。
月台遮雨棚上還架了電車線。
月台上的站名燈箱。
車站中心標示。
在第二月台看牡丹小鎮。
月台間的地下道。
舊型投幣式公用電話。
站房與第一月台。
以下為列車過站的畫面。
雙頭PP。
再來就要到畫面中站外的斜坡去取景。
這是原先貨運線的所在地。
爬到站外的斜坡上了,構圖看起來不錯。
唯一的作品。
這是走下斜坡,將相機搭在欄杆上取的景。
還有解釋一下,列車經過彎道會傾斜是因為外軌超高的設計。用來減緩列車因高速過彎所產生的離心力。所以在牡丹搭車時要注意月台間隙與高低差。
檢視較大的地圖
公告版位
不知不覺已突破70萬人。因個人因素,接下來發文的頻率將由每週及隔週,延長為月、季的發文頻率。p(´⌒`。q)
- May 28 Thu 2015 17:45
牡丹車站探訪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